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讲座回顾 |“听鸿夜话4”听丁方忠馆长解说方罍之王归国的传奇故事

 二维码

图1.png

1月6日晚,由佛山市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南海博物馆联盟、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承办的“听鸿夜话”第四季第四期在广东大观博物馆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馆长丁方忠,带我们了解方罍之王从被世人挖掘、“身首分离”、流转海外,最后“完罍归湘”的传奇经历。

商皿方罍,通高88厘米,口长26.1厘米,口宽21.6厘米,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被誉为“方罍之王”,是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其器盖铭文:皿而全乍父己尊彝,器身铭文:皿父乍尊彝。

图2.png

(皿方罍 湖南省博物院藏)

1919年,皿方罍出土于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水田乡,发掘者为当地农户艾清宴。艾家将器身卖予益阳一古玩店商人,器盖则卖予当地民办学校的校长。此后,皿方罍器身与器盖分别在不同人之间转手流徙,最终,器盖于1956年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而器身则在古董商人、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日本收藏家新田栋一及法国收藏家手中多番流转。

图3.png     

2014年3月19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文博界、企业界和收藏界以及全球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佳士得拍卖公司同意洽购协议,至此,流浪海外近百年的“方罍之王”商皿方罍终得重回故里,与器盖“身首合一”,并被湖南省博物院永久收藏。

图4.png

在丁方忠馆长的讲述中,商代青铜器历经波折最终重回祖国的画面似乎在我们眼前展开。商皿方罍顺利回归祖国创造了一种海外文物回归的新形式,一直以来,不断有流失国外的文物辗转归华,这也是社会各界千万华人不懈努力的结果。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文物始终是我们中国人追溯历史、传承文明、展望未来的桥梁,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故乡也是中华儿女的心愿。

tu5.png

2013年,在我馆馆长丁方忠的努力下,春秋时期交龙垂鳞纹升鼎漂洋过海回到佛山,成为我馆镇馆之宝。此青铜鼎的回归完美诠释了炎黄子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国宝”回家,让历史延续,我们一直在行动,我们始终在路上!

文章分类: 知识讲座
分享到:
年度报告
2019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报告
23.48MB下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