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展览】共筑金融安全 守护华夏万家——中国近现代金融文物展

 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01229173227.png


共筑金融安全 守护华夏万家——中国近现代金融文物展

·   2021年12月29日至2022年02月28日

·   周二至周日9:30-17:30

·   广东大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   免费开放


1_副本.jpg


·   展览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代以来,金融风险的发生往往与金融体制的失序、金融监管能力的缺失相伴而生,不仅对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对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汲取历史上金融风潮的经验、教训,对当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次展览由佛山市南海区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主办,佛山市南海区金融业发展办公室、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承办,精选了多件馆藏金融类文物,通过回顾近现代以来的金融风险案例,同时插入“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知识和案例,向广大市民开启一堂生动活泼的金融知识普及课。


01 风起云涌·晚清时期的金融风潮

晚清时期的中国内忧外患,清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甲午战争爆发后,军事开支剧增,为筹措经费,清政府于1894年9月发行了“息借商款”,这是中国最早发行的国家公债,1898年又发行了长期公债——“昭信股票”。民间市井到国家层面对公债的认识不断加深后,公债逐渐成为国家财政收支的重要手段。


2_副本.jpg



02 海市蜃楼·民国时期的金融骗局

民国初年,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为筹措款项,除延续爱国公债外,还经常发行公债。为了保证国家发行公债的规范,使民间承销公债者信任政府,支持政府合法的发债,还颁布了具有法律性质的《妨害内债信用惩罚令》,法令明确规定,“用抽签法而舞弊者,依渎职罪处断”。


3_副本.jpg



03 防微杜渐· 新中国完善金融监管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为日后构建新中国的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现代化改革不断加深,金融主体、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体系日趋壮大和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从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导的单一金融业态,发展成为一个涵盖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科技、财富管理、支付清算等多元化的金融业态。


5_副本.jpg




04 鉴古知今·维护金融安全

中国金融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传统、落后的计划性金融,转变成初具现代化金融功能特征的市场化金融。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金融风险有的是长期潜伏的病灶,隐藏的很深,但可能爆发在一瞬之间”。为此,近年来我们一直将防范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治理各种金融市场乱象,规范金融运行。


IMG_1528_副本.jpg


IMG_1524_副本.jpg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史,记录了我国金融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逐步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奋进历程,印证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为更好地打击非法集资犯罪,需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采取并贯彻落实好有针对性的措施,把防止脱实向虚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研究我国近代以来的金融发展体系与金融风潮案例,对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金融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分类: 特展临展
分享到:
年度报告
2022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38.33MB下载
2019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报告
23.48MB下载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