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听鸿夜话3”第四期教你辨别青铜器型,带你感受青铜器的魅力 二维码
“听鸿夜话”第三季第四期 青铜文明之青铜器分类与器型辨别 地点:广东大观博物馆一楼 时间:2021-11-26 19:30 主讲人:丁方忠,中国铜镜研究会会长,中国钱币学会纸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大正文博评估鉴定中心主任,佛山市博物馆理事会副理事长,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馆长。 指导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主办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协办单位:南海博物馆联盟、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 精彩预告 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技术娴熟、内容丰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中国青铜器至商代晚期发展至鼎盛时期,器类完备,主要作为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礼器”,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被誉为“国之重器”。中国青铜器不仅有着极为珍贵的文物价值,而且每件器物都是出色的艺术品,展现了当时社会高度发展的文化艺术水平。因此,青铜器也为历朝历代的收藏家所喜爱。 本期讲座将继续邀请丁方忠馆长,从青铜器的工艺价值、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三个维度带领大家全方位感受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魅力,介绍青铜器器型、用途、功能等内容,分析如何辨别不同器型之间的差异,了解青铜器鼎盛时期技术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发展特点,探索其走向衰落的原因。 参加指南 观众名额:60个现场观众(免费) 马上点击此处,抢先占位吧!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灯湖西路28号广东大观博物馆 公交:临近站点-灯湖西路南站 自驾:停车建议前往南海区国家税务局停车场、千灯湖停车场或致越优城停车场 讲座回顾 11月26日晚,“听鸿夜话”第三季第四讲在广东大观博物馆开讲,丁方忠馆长以《青铜文明之青铜器分类与器型辨别》为题,为我们揭开青铜器的神秘面纱。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自夏代起,经过商、周、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在其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独特风格及其特点。由于朝代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习俗的相互影响,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青铜器的形态、规制、性状、结构、功能等都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青铜器以制作精美、技艺精湛闻名于世,是我国青铜时代的文明象征。其主要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兵器、乐器、礼器、车马器、杂器等。“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往往能看到一些生僻难认的器名,如饪食器中的鬲、甗,水器中的匜等。”丁馆长结合不同青铜器型的实物图片,为我们分析每个不同器型的用途。 青铜镜是青铜器中自成体系,且极具代表性的一大分类。一部铜镜史,半部中华文明史。青铜镜凝结了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理念,是古人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结晶。铜镜既是实用器具,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历来为古玩收藏者所垂青,丁馆长结合广东大观博物馆丰富的铜镜馆藏,为大家介绍了青铜镜的发展历程和多种功能。 中国青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华古代文明高度发展的技术与文化,青铜器的制作变化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尽管当下青铜铸造技术仍在不断研究与复原,但青铜器无疑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关键任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积极开展创新服务,通过开展“听鸿夜话”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文章分类:
知识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