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活动】“听鸿夜话2”第四讲:中国纸币上的故事之民国、新中国纸币

 二维码


“听鸿夜话”第二季第四期

中国纸币上的故事之民国、新中国纸币



地点:广东大观博物馆一楼3_副本.jpg

时间:2021-01-22   20:00

主讲人:丁方忠,中国著名收藏家、鉴定家,中国铜镜研究会会长,中国钱币学会纸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大正文博评估鉴定中心主任,广东省大正文博咨询管理中心主任,佛山市博物馆理事会副理事长,广东大观博物馆 ·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馆长。

指导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主办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协办单位:南海博物馆联盟、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


精彩预告

民国前期,受军阀割据影响,金融十分混乱。1928年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但中国的金融局面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金融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均创办过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办以及实现货币统一积累了丰富经验。

本期丁馆长将通过讲述民国至新中国以来纸币的发展与演变,并结合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分析金融稳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jpg


3.jpg


4.jpg


2.png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藏



参加指南

微信图片_20210113193945.jpg

观众名额:45个现场观众(免费)

    点击此处,抢先占位吧!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灯湖西路28号广东大观博物馆

公交:临近站点-灯湖西路南站

自驾:停车建议前往南海区国家税务局停车场、千灯湖停车场或致越优城停车场


讲座回顾


1月22日,“听鸿夜话”第二季第四讲在广东大观博物馆开讲。活动邀请了广东大观博物馆馆长丁方忠做了题为《中国纸币上的故事之民国、新中国的纸币》的讲座,讲述民国至新中国以来纸币的发展与演变,并结合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分析金融稳定对促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讲座回顾|“听鸿夜话”带你了解民国、新中国纸币背后的故事讲座现场

讲座回顾|“听鸿夜话”带你了解民国、新中国纸币背后的故事主讲人:广东大观博物馆馆长丁方忠

“我国早在元代就开始使用纸币,到了清末民初时期,随着外国银行的进入及国内银行业的兴起,中国的纸币发行步入了鼎盛时期。”丁馆长介绍道,因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发行的纸币有军用钞票、法币、关金券、金圆券、商业银行与特种银行票及各省地方金融机构发行的纸券等,种类繁多,仅官方发行的纸币就高达3000余种。

在讲座中,丁馆长以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藏的民国与新中国的纸币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与市民分享了纸币发行背后的故事,为市民缕清民国至今纸币史的发展脉络。

讲座回顾|“听鸿夜话”带你了解民国、新中国纸币背后的故事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市民认真倾听,跟着丁馆长的讲解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第一套人民币共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最大的面额是5万元,图案与经济建设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有农耕、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把对新中国发展欣欣向荣的美好愿景体现在了这套纸币上。”

讲座回顾|“听鸿夜话”带你了解民国、新中国纸币背后的故事讲座现场

讲座回顾|“听鸿夜话”带你了解民国、新中国纸币背后的故事博物馆外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文章分类: 知识讲座
分享到:
年度报告
广东大观博物馆2019年度工作报告
23.48MB下载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