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鼎的职场进化论:从做饭工具到国宝级 “权力天花板”

 二维码

在历史的长河中,鼎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器物,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广东大观博物馆,探寻鼎的故事。


从普通炊具到权力象征的转变

鼎最初是仰韶时期甚至更早的磁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的煮食工具,兼具炊具和飨具功能。随着父系氏族制的出现,先民们对天地山川等神祇以及祖先的崇拜逐渐兴起,鼎也开始被赋予权力化的象征意义。《史记・封禅书》记载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九鼎定九州” 寓意着天下一统,鼎成为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都将其视为传国重宝。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周代鼎的分类大揭秘

周代,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根据俞伟超先生的研究,周代的鼎按使用目的可分为镬鼎、升鼎和羞鼎三大类。镬鼎是贵族祭祀、宴飨时煮牲肉及鱼、腊的炊器;升鼎是用鼎制度的核心,古人将镬中煮熟的牲肉放置于鼎的动作称为 “升”,升鼎中的食物多为未经调味的肉羹,以其本质、自然属性祭祀神明;羞鼎则装载美味的肉羹,供人们享用。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仔细观察这些鼎的形态与特点,想象它们在古代祭祀与宴飨场景中的作用,体会到古人对祭祀仪式的严谨态度以及对食物本质的尊重。


周代用鼎制度的差序格局

随着华夏文明的演进,鼎所承载的身份、等级、地位等象征意义被逐步强化,周代礼制中有严格的“列鼎制度”,列鼎的数目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形成了明确的差序格局。然而到了东周,天子失威,诸侯僭越现象普遍,用鼎制度不再严格遵循古礼,诸侯用鼎数量甚至达到天子的九鼎之多,反映出当时政治格局的变迁。


此外,周代礼器使用中还有以簋配鼎的常制,如九鼎配八簋、七鼎配六簋等,进一步凸显了鼎在礼制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制度不仅是对鼎使用的规定,更是周代社会等级秩序、礼仪制度的体现,通过博物馆的藏品,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鼎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在广东大观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蟠螭纹圆盖青铜鼎,它以精美的纹饰、庄重的造型,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对鼎的尊崇,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到鼎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 蟠螭纹圆盖青铜鼎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从普通的煮食工具到权力的象征,鼎的演变历程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迁。广东大观博物馆中的青铜鼎藏品,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让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快来广东大观博物馆,亲自探寻鼎的奥秘,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文章分类: 青铜之光大观学止
分享到:
年度报告
2024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pdf
44.72MB下载
2023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pdf
36.74MB下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