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展 | 存钱还发奖金?50年代流行的储蓄活动 二维码
不光能保本还能保值的储蓄你又见过多少?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金融行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起步阶段,经济金融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的前进推动力。而由于及时对解放前存款遗留问题进行了全面解决,人民储蓄事业的开展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950年3月,国家在完成统一财经工作之后,物价逐渐回落,人民币币值进一步稳定。为推行货币储蓄,同时消除人民对物价能否长期稳定的顾虑,中国人民银行在折实储蓄的基础上开办了保本保值储蓄业务。 这一储蓄业务是折实储蓄向货币储蓄转化的一种过渡手段。 折实储蓄:新中国刚成立实行的储蓄方式,是一种用货币折成实物为单位,以折实牌价进行存取的储蓄业务。例如在上海,就以大米1斤、生油1两、煤球1斤、龙头细布一尺作为一个折实单位,每日挂牌交易。 1950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保本保值定期储蓄存款章程》,在全国举办保本保值定期储蓄存款业务。人们在取款时,如折实牌价上升可按折实计算保值,如折实牌价下跌,则可按货币利率保本,利息按照原存款规定计算,是一种既保本,又保购买力的“双保险”储蓄方式。 ![]()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 1952年保本保值定期储蓄存单肆万元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藏 在当时,我国还流行一种有奖储蓄的活动。有奖储蓄是指将储蓄存款利息以奖金形式支付给中奖储户的一种储蓄形式,包括定期定额有奖储蓄、定期定额有奖有息储蓄、零存整取有奖储蓄、保本保值有奖储蓄及实物有奖储蓄等。 ![]() ![]()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 1957年有奖定期储蓄存单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藏 这张存单显示,储户在1957年5月、6月、8月、11月分别都在银行存入了2元,之后便停止存款,提前进行了兑付,最终兑付本金8元。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空白的存款凭证粘贴处还印有“参加爱国储蓄,是响应增产节约号召的具体表现”“集中零星资金,发展生产建设”“大家来储蓄,建设新中国”等宣传语。 50年代,我国开展了许多储蓄业务,大街小巷鼓励储蓄的宣传画也随处可见,例如“参加有奖储蓄,对国家建设有贡献,对个人生活有帮助”“一人储蓄一家欢乐,人人储蓄国家富足”等。形式多样的储蓄方式出现,不仅提升了民众对储蓄的兴趣,使个人或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而且也鼓励了人们的爱国行为,大家纷纷参与储蓄,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 以上藏品正在广东大观博物馆的【时光印记:50年代经济生活的斑斓画卷】临展展出中,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