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展|传统吉祥纹样——鱼纹 二维码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诗经·小雅·鱼藻》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中,鱼纹占有一席之地。鱼纹是以鱼为基本元素组成的纹样,因“鱼”谐音“余”,鱼纹被赋予了“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等吉祥寓意,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人们喜爱鱼,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将鱼纹装饰在器物上了。 ![]() 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出于对鱼的崇拜,人们甚至认为其可以通天达地,具有沟通生死的能力。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载:“琴高,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琢郡间二百余年。后入琢水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某日当返。诸弟子日斋洁,待于水傍,设祠。高果乘鲤而来坐祠中,观者万余人,留一月余,复入水去。”这说的就是战国时期赵人琴高乘鲤飞升的故事。 此外,一些汉墓壁画和汉画像石中也常见各种鱼拉车的图像,不得不说古人的脑洞真是大呀~ ![]() 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 鱼车升仙图 东汉 除了沟通生死,鱼还象征着子孙繁衍、婚姻美满,具有深刻的吉祥寓意。 古人通常借助谐音来表达美好生活的愿望。由于鱼与余同音,因此将鲶鱼和莲花组合,或童子、鲶鱼、莲花三者搭配,构成图案,便寓意“连年有余”,生活富裕。 ![]() 人们在器物上绘制鱼纹,除了象征富饶与和谐,同时也有夫妻恩爱、子孙繁盛的吉祥寓意。 ![]() 此外,在器物或纺织品上绘有金鱼在池塘中游动的图案,象征“金玉满堂”。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想要去龙门,但龙门山无水路,它们只好跳过龙门山。成功跳过的鲤鱼便会化身为龙,而未跃过的,便会在额头上留下黑疤。这个故事常被用来比喻人飞黄腾达、金榜题名等。 一起来看看 “葫芦还是福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展” 带有鱼纹装饰的器物吧~ ![]() 鱼纹青铜盘 汉代 ![]() 铜篆刻捧盆 清代 ![]() 粉彩鱼纹小碟 清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