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你免费逛新展!梵境萃珍——唐代素器艺术展上线 二维码
9月 广东大观博物馆 推出全新临展 “梵境萃珍——唐代素器艺术展” 这个中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 领略历史魅力,丰富文化生活! 《梵境萃珍·唐代素器艺术展》展出了馆藏唐代时期的素器如净瓶、香宝子、钵、风铃等,共计数十件(套),以观大唐梵境奇珍,感悟素器艺术之美。 ![]() 素器,是指没有复杂装饰,外观简洁,造型古朴的器具。这些器具在造型上精致而洗练,功能上巧妙实用,具有一种朴素之美。《庄子·天道》有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是最恒久,最不易凋零的美。 唐代佛具中有许多素器。佛具又称为法器、佛器、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为佛具。佛具的种类繁多,其用途、形制、大小也差异极大,如果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六种。 本次《梵境萃珍·唐代素器艺术展》精心挑选的展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价值,生动展示了唐代佛教器具的丰富多样性。 ![]() ![]() 广东大观博物馆的临展区特设夜间开放时段,让观众在夜晚的闲暇时光中,欣赏唐代素器艺术之美。 ![]() 展览主题:梵境萃珍——唐代素器艺术展 展览地点: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灯湖西路28号广东大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展览时间:2024年9月起 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9:30-17:00 18:30-22:30开馆 无需门票,免费参观,实名制进馆。个人参观免预约,团队参观提前一周致电预约。 诚邀大家前来观展 共同感受唐代佛教艺术的魅力 探寻大唐梵境 感悟素器之妙 01 第一单元 净瓶常带水 净瓶原是印度民族一种生活所用水器,后被佛教徒赋予了宗教意义,并随佛教一同传入中国。文献记载它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晋代,唐宋时期十分流行。此类器物也被称为“军持”,它是梵语Kundi、kundika(相当于汉语“水瓶”)的音译,另外也有译作君持、君迟、军迟、军挺、捃稚迦等的。 ![]() ![]() ![]() ![]() 02 第二单元 宝子盛香 “香宝子”也称“宝子”,是盛香器具,这一称呼流行于唐代。在当时,寺院行香礼佛常用到此器物,它是佛教供养香器的标配之一。唐代香宝子多制成直筒腹或圆腹,底有圈足,顶上有盖,盖有捉手。常与香炉组合配套使用,一般成对置于香炉两侧。此外,还有将香宝子铸造在长柄香炉柄上的一体式香炉。 03 第三单元 供养之钵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盂、钵多罗、钵和兰等,也译作应器、应量器。佛教教义规定僧人定只许乞食物,以资身命,而不许蓄积金银财物。因此钵是僧人出门乞食所用之食具,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口和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另外也有反口、花口的器型,或源于对金银器的模仿。 ![]() 04 第四单元 宝铎和鸣 古代风铃,又称“风铎”“宝铎”,也俗称“铁马”,一般由铜、铁铸成。风铃一般悬挂在佛塔、佛殿或其它建筑物的屋檐下,风起时,其发出的声响具有驱逐鸟雀、警醒静心等作用,而摆动的铃舌还能预测风向。同时,风铃也是吉祥的象征,洛阳伽蓝记有记载:“旭日初开,则金盘晃朗;微风渐发,则宝铎和鸣。” 净瓶带水 宝子盛香 钵盂供养 风铃叮叮 凝望这些梵境珍宝 犹如奔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艺术盛宴 使我们得以品尝唐代素器之妙 品味岁月中的悠悠禅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