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听鸿夜话4”第二期 带你了解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的风貌 二维码
11月18日,由广东大观博物馆与佛山市南海区文广旅体局、南海博物馆联盟共同举办的“听鸿夜话”第四季第二期在广东大观博物馆正式开讲。本次讲座邀请佛山市博物馆研究馆员、佛山市文物保护专家王海娜老师,以《屋脊上的愿望——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为题,带我们了解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的风貌,体味岭南建筑与文化的时代变迁。 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其中屋顶可分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等形制。清代官式建筑四种基本形制的基础上,通过重檐的组合方式和卷棚的派生方式,逐步形成了区别屋顶等级的九种形制。凡属重要的建筑,例如宫殿、学宫、寺庙等主要殿堂多用庑殿顶和歇山顶;学宫、寺庙等的次要建筑以及一般性建筑多用悬山顶和硬山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示例(源自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攒尖式屋顶 因屋顶造型不同,屋脊可分为正脊、垂脊、戗脊、博脊、角脊、围脊。清代官式建筑以垂兽为界,分为两大段,其中垂兽以前的部分叫兽前,垂兽以后的部分叫兽后。在垂兽之前有一排走兽作为装饰,使用多少个走兽要视建筑物本身的等级而定,但必须是一、三、五、七、九等单数。只有北京故宫太和殿垂脊上排列着十个走兽,为清制最高等级。 中国古建筑屋脊形式示例 佛山祖庙正殿陶塑垂脊 肇庆市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大殿陶塑垂脊 百色粤东会馆中殿左、右两厢看脊 在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与屋脊的基本形制与结构之后,王海娜老师重点介绍了佛山本地著名的瓦脊——佛山石湾窑生产的石湾瓦脊。石湾窑是中国著名的民窑之一,唐宋时期始兴,明清时期鼎盛,产品包括日用陶瓷、美术陶瓷、丧葬陶瓷、建筑陶瓷等,畅销岭南及东南亚诸国,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故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此外,王海娜老师还讲述了石湾瓦脊的制作步骤、装饰题材、施釉方法及烧窑过程,以及现阶段石湾瓦脊的保护现状。 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已经脱离了屋脊最初压住瓦片的使用功能,发展成为以装饰为主、显示建筑物等级地位的审美功能,实现了装饰性、时代性、地域性三者的统一,反映了这一时期岭南地区的社会历史、地域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分类:
知识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