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二维码
佛山——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和传承地,2021年末数据,佛山博物馆数量27家,仅次于广深,其中非国有博物馆以18家的成绩位居全省第二,广东大观博物馆以一级文物405件/套的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在2022年的工作中,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立足自身优势,持续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层次多样的文化服务供给,满足观众对于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藏品征集、教育传播、展陈质量板块都实现了不小突破。 一、藏品征藏工作 本年度我馆从实际需求出发根据本馆已有藏品种类和数量,在原有征集途径下,积极寻找不同的征集途径和征集对象。大观博物馆去年共征集文物487件/套,今年新征文物(已鉴定)4605件,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去年共征集文物57件/套,今年新征文物(已鉴定)1328件,两馆征集文物的数量都呈现出质的提升,征集文物不仅大大补充了现有馆藏,更进一步丰富了现有展陈主题内容,如新征集的44件汉代琉璃器和4220颗同时期两河流域贸易珠,就极大的丰富了常设展览“丝绸之路”主题内容深度。 二、藏品保护水平 在藏品保护方面,本年度对馆内修复和保养工作采用更为专业的记录制度,详细记录每一步修复及保养动作并形成手册存档保存,另外佛山岭南金融博物馆在今年还修建了应对纸质珍贵文物的专业库房,配备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三、强化科学技术支撑 今年,广东大观博物馆新购置一台科学电子显微镜,可放大500-2000倍,用于学术中心观察文物内部及表面,进行学术及修复研究,另出版有《广东大观博物馆藏春秋战国铜镜》学术书籍,本书著录了广东大观博物馆馆藏春秋战国铜镜精品,本书在编录以上铜镜的基础上,亦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论证和探究,希望读者可对春秋战国铜镜文化有较为立体的了解,激发起对民族工艺、民族瑰宝的文化自信。 四、提高展陈质量 本年度两馆在展陈质量方面提升巨大。 广东大观博物馆将靠近马路侧主体墙改造为“青铜文明”、“镜鉴昭明”主题墙,并将博物馆出口的文创商店位置利用改造为与南海区档案馆、南海区地方志办联合共建的“我是南海”历史文化展,并且在大堂内部增加舒适的阅读区域,将馆藏藏书奉献给参展观众。同时,由于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即将整体搬迁至新馆,一楼展厅“商贸之本”将改造为“天竺之音”和“明清之韵”两大主题,为市民展示佛教艺术、明清时期出口的银器、瓷器、掐丝珐 琅等精品文物,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在今年迎来巨大变革,原展馆即将迁至新馆址,展厅面积从568㎡增至2734.16㎡,展线从原来的124米增至672.16m,设置了《商贸之本:古代货币与商业展览》、《风云之荡:民国货币与金融展览》、《固本之源:红色金融专题展览》、《南粤之萃:广东金融专题展览》四个基本陈列展览。 在“商贸之本:古代货币与商业展览”中,金属币部分,通过造型墙、艺术字、文物展示、复制品、交互多媒体等方式,向观众展示古代货币与商业发展,以外置立体展示台的方式,提供观众亲手触摸货币复制品的机会,感受货币纹路和重量,触屏机辅助介绍货币知识,以交互多媒体拓展四个可交互的货币相关游戏,形成多元化展陈组合。 在“风云之荡:民国货币与金融展览”中,通过抽拉书柜互动形式展示民国时期纸币,增加交互性, 丰富展厅展陈手段,民国金融节通过霓虹灯、造型墙、艺术字、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屏等展陈手段,展示民国时期的商贸发展,还原当铺典当、债券、保险交易等场景,打造独具岭南风情的沉浸式民国场景。 第三单元“固本之源:红色金融专题展览”中,通过结合展览内容,将红军在苏区、抗日、解放、新中国等各个时期的货币发展历史以多层次背景板呈现,打造连环画“阅读”展览,打造儿童友好型博物馆,而在“南粤之萃:广东金融专题展览”中,通过模型展示、造型展板、实物展示、立体字展示广东从清代到新中国的金融历史,以多媒体投影展示近年来广东金融发展数据及成就。 五、发挥教育功能 本年度,我馆将临时展览、讲座、研学系列活动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2022年截止目前,我馆累计接待观众45万人次(含外展),相比2021年的40.4万人次多出4.6万人次,接待团体260个。 2022年元旦开始,我馆与潮州市政府联合推出“红色金融”暨革命文物展;与南海区档案馆、南海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举办“我是南海”南海历史文化展;与深圳博物馆合作展出“观·映——汉代铜镜的图像与铭文”展;与南海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举办共筑金融安全守护华夏万家——中国近现代金融文物展。这些精品展览加深了馆际之间、政民之间的交流,传播力度大,社会影响力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收获了众多媒体的专题报道。 2022年是广东大观博物馆挂牌“铜镜文化廉政教育基地”的第二年,今年分别以“9月纪律教育月”、“10月喜迎二十大”为主题,接待了众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参观学习,共接待256个团体,团体观众达160000人。 另外,广东大观博物馆在本年度还积极申报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并获得市、区少工委的认可,先后成功挂牌南海区、佛山市的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成为我们全市少先队员“打卡”研学的又一校外实践阵地,举办有“红领巾讲解员”、“小小馆长”等社教活动。 今年也是“听鸿夜话”系列活动第三季完美收官的一年。第三季听鸿夜话分为石器文明、青铜文明、寻根秦汉、隋唐盛世、宋元风华、明清往事、南海非遗等篇章,分系列、分专辑开展了20期讲座。对比2021年的“听鸿夜话”讲堂,主题更加丰富,参与的专家教授人数更多,受众面更广。从先秦叙述着礼乐征伐的青铜器皿、到汉唐盛世风华正茂的文化交融、明清民国社会动荡与货币变革等多角度,讲述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和文明历史,追溯南海厚重的历史渊源,彰显南海“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使市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更加立体丰富。 六、2023年工作计划 广东大观博物馆将以推进新馆落地建设为主要目标,同时利用现有资源扩充常规展览内容,在运行管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发挥广东省首个非国有博物馆现代法人治理工作试点单位示范作用,为省内私立博物馆起到行业引领作用。 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则将充分利用新馆场地优势,融入并服务于广东金融高新区全面发展,立足南海博物馆之城建设,力争成为南海博物馆之城七大系列之“特色收藏系列”最佳展示场馆,全面提升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文物保护和研究水平,完善各方面的业务工作,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争取成功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
文章分类:
馆务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