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大观学止 | 龙头鱼身?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摩羯纹

 二维码

“盘龙丽匣”铭六瑞兽纹镜 唐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铜镜直径22厘米,厚1.3厘米。圆形,半球形钮,莲花纹钮座。镜背纹饰分为内、中、外三区。内区有六瑞兽绕钮奔跑,两两相向,周围装饰葡萄枝蔓。中区为楷书铭文圈带,内容为“盘龙丽匣,舞凤新台,鸾惊影见,日曜花开。团疑壁转,月似轮回。端形鉴远,胆照光来。”外区为一圈瑞兽、鸾鸟、摩羯鱼、葡萄组成的纹饰圈带。镜缘装饰一圈卷草纹。整个铜镜看起来灵动活泼,富丽堂皇。

在镜背的外区纹饰中,我们注意到有一个龙头鱼身的动物,叫“摩羯”。

摩羯


摩羯,梵语Makara,早称摩伽罗,也称摩竭,是印度古老传说中的水中神兽,后被佛教吸收,指称水中鱼王,其原型有人认为是鱼、象、鳄鱼三种不同的动物的复合形象。这种复合动物形象被应用在各种场景中,成为印度本土流行的装饰纹样。


印度巴尔胡特佛塔上的摩羯形象


随着丝绸之路上佛教的盛行,源于印度的摩羯纹远传至中国。后秦龟兹鸠摩罗什《大智度论》第七:“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二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东晋天竺佛驮跋陀罗《大广方佛华严经》五十九:“……摩伽罗鱼所不能害。”唐慧琳著《一切经音义》卷四一:“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啖一切。”


摩羯纹目前最早见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宋摹本)


隋唐以来,常有以摩羯鱼为纹饰的艺术品,在金银器、瓷器、铜镜等载体上均有发现。我们可以看到,本馆这面唐镜上的摩羯纹形似鲤鱼,这种鲤鱼状的摩羯纹在唐代多见,这或许跟唐代“李”姓皇帝崇尚“鲤鱼”有关,可谓时代特色。


北宋后,占星算命发展为显学,“摩羯命”引发人生困顿的说法开始流行,导致摩羯纹饰衰落。与此同时,科举制深入民心,民间在摩羯纹的基础上又孕育出新的“鱼化龙纹”。女真金朝,继承自辽代的摩羯纹又在定窑“尚食局”器物上回光返照,但至元以后,摩羯纹就很少出现了。


文章分类: 镜鉴之明大观学止
分享到:
年度报告
2024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pdf
44.72MB下载
2023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pdf
36.74MB下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