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学止|外来的吉兽——狮子 二维码
狮子,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大型猛兽,曾广泛分布于非洲、欧亚、北美大陆。亚洲狮原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主要生活于南亚和西亚。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并不产狮子,但自古以来狮子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 古时,狮子也被称为狻猊(麑)、师子,其通过汉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主要通过入贡的方式获得。在东汉时期的文献中,西域贡狮的记录开始出现,《后汉书·章帝纪》记载:“是岁(章和元年,公元 87 年),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在古代,狮子主要有观赏甚至医药(《本草纲目》中提到狮子粪有破宿血,杀百虫的效果)的作用,此外民间还利用其形象进行作战、驱凶辟邪。基于狮子威猛的形象和人们对其的兴趣,历代不乏各种与狮子相关的艺术形式创作,如狮子题材的诗赋绘画、石刻雕塑、纹样图案等。还有各种民俗活动,如狮子舞、雪狮、狮子形状的糕点等。 “拉虎吞貔,裂犀分象,碎遒兕于龈腭,屈巴蛇于指掌。” ——唐 虞世南《狮子赋》 狮子图像是我国传统的图案题材。在狮子传入以前,中国境内多处地区已有狮形艺术品的发现。我国古代狮子图像主要有翼狮和无翼的狮子两种。从春秋到南朝,翼狮图像均有发现,其主要流行于东汉以来,并以南朝陵墓的神道石刻最著名,背生双翼,威猛的神兽形象与古代神话体系结合,具有引人升仙、驱凶辟邪的作用。随着东西交流增多,人们对狮子的认知程度加深,自唐以后狮子图像逐渐褪去带有神异色彩的双翼而向写实性、世俗化演变,并在后世出现标准化程式。另外,中国佛教艺术中也流行狮子图像。在佛教中,狮子是佛法威力的象征,在佛教造像中常以佛的护卫、听经论道者和佛的坐骑等形式出现,图像有威武雄壮型和屈尊温顺型。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中的狮子造型 唐代铜镜中经常出现“瑞(海)兽葡萄纹”的题材,其中瑞兽实际上就是以狮子为原型经过艺术再创作的动物。这类镜中的狮子身小头大,肌肉圆厚突起,筋肉劲韧坚实,奔驰、嬉戏于葡萄枝蔓间。 ▲伏兽钮蝴蝶长尾鹊蜻蜓雀鸟瑞兽葡萄纹镜 唐代 ▲缠枝花卉纹边饰瑞兽禽鸟葡萄纹镜 唐代 ▲菱花形伏兽钮双狮双雁缠枝花卉纹镜 唐代 此镜中双狮位于主纹区对称两侧,造型憨态可掬,颇具幸福喜庆的韵味,宛若庆典中所舞之狮,虽为兽中之王,但并不显得威严恐怖。其肥硕饱满的体型,更突出其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情态。 ▲葵花形双鸾灵鹿狮子花卉祥云纹镜 唐代 狮子作奔驰状,体型饱满丰腴,鬃毛飞扬,威风凛凛。 ▲三彩扭身蹲狮 唐代 这只蹲狮浑身涂满黄、绿、白三色釉,造型极为生动,蹲坐于方形台墩上,前肢直立,右后肢前伸抬起并被扭头含住,似在整理毛发,动作间显得温顺可爱。整体造型灵动活泼、惟妙惟肖。 ▲灰陶狮首 唐代 此件文物残缺,只余头部,但可以看出为狮首,双目突出,嘴巴张咧,表情凶猛威武,颇有气势。 快来广东大观博物馆 寻“狮”吧!
文章分类:
大观学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