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光》专题展出中国古代青铜器珍品数十件(组),以其制作精良、纹饰精湛、气魄雄伟、品相精湛而著称。藏品种类囊括鼎、簋[guǐ]、斝[jiǎ]、尊、敦、爵、甗[yǎn]多种器型,时间跨度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千余年,文物珍稀程度在广东省内首屈一指。
前两期文章为大家介绍了青铜酒器和礼器今天给大家挖一挖关于《封神第一部》出现过的青铜兵器~纣王的随身小“斧头”注意看,画面左下角,纣王拿着一把看起来酷酷的“斧头”,每次看到这里总会有“砍一刀”的感觉。这个其实不叫斧,真正的名字叫钺(yuè)。那么,为啥纣王要拿这个呢?影片中殷寿共有两次持钺的戏份,一次是讨伐冀州时,持的是青铜钺;一次是登基大典上,持的是玉钺。钺,本是一种兵器,“大者称钺,小者称...
彩绘马俑魏晋广东大观博物馆藏这是一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彩绘马俑,高61.5厘米,长50厘米,宽37厘米。马呈站立行走状,配有络头、镳、项圈、球铃、包鬃布、鞍、鞯、障泥、鞍袱、鞧带等马具与马饰。马眼圆睁,嘴张开。头顶鬃毛朝天束起,威风凛凛。周身施黄彩,络头、包鬃布系带、鞍袱、鞧带、鞘施红彩,鞯及包鬃布施褐彩。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马是人类最早结识并驯化的动物之一。它是人类生产生活领域的重要生产...
前言: 纹饰是青铜器的灵魂和语言。它以生动的、富有想象力的线条与图案点缀器物,赋予其生命力。同时,它还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古人通过赋予青铜器以纹饰来表达情感、思想,今人则通过解读青铜器上的纹饰去寻访遥远的文明。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展,曾创造出了一个绚丽繁盛的“青铜时代”。彼时,青铜装饰纹饰随着青铜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据已有的考古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装饰见于夏晚期,由陶器和玉...
在众多的战国铜镜中,楚镜因形制、纹饰皆具有鲜明的楚国地域文化特征而自成一系,是该时期铜镜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山字纹镜是楚镜中最多见的一种,其出土数量几乎占楚镜的70%-80%,是战国铜镜里的一大类。山字纹镜,也称丁字镜或T字镜。外观为圆形,钮座有圆有方,纹饰为“主纹+地纹”的典型组合,地纹为羽状纹,主纹为多个规律排列的山字纹。此外许多铜镜还饰有数量不等的花瓣纹,规矩排列在钮座和山字纹之间...
《镜鉴之明》专题展出了涵盖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及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精品150余面,展品时间跨度从春秋到清代2500余年,从数量与质量上看均属国内同类展览第一。
《丝绸之路》展出反映唐宋元明清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一百余件(组),展品多数为海外回流,珍品众多。展陈采用场景化设计,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回荡在沙漠戈壁中的声声驼铃与南海海面上的阵阵潮声。
欢迎浏览广东大观博物馆官方网站。广东大观博物馆和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选址在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通过承载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气质,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佛山与全国,乃至与世界相连接的桥梁。在这里,您可以看到12,000余件古代青铜器、青铜镜、陶器、瓷器、古钱币、纸钞等种类繁多的藏品,而且大多数都是得到文博考古界专家学者高度评价的精品。我们根据藏品的特色设置了四个常设专题展览:...